关于微囊藻毒素,三分钟您就懂
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为分布广泛的肝毒素。主要由淡水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产生。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能够强烈抑制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还是强烈的肝脏肿瘤促进剂,它对蛋白磷酸酶1 和蛋白磷酸酶2A 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与肿瘤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
本产品的毒性,具有明显的器官选择性。*的是对人体肝脏的毒性。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当地饮用水中的微囊藻素含量与当地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的相关性。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水华,如固氮的鱼腥藻、束丝藻、拟柱胞藻、胶刺藻和节球藻,非固氮的微囊藻、颤藻和鞘丝藻等暴发所产生的一种肝毒素,它对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与肿瘤促进作用有直接关系。对于养殖小龙虾多年的养殖户说,刚开始在水塘养殖龙虾时,龙虾的个头比较大,但三四年过去了,同样的水面,收成却比往年少了一些。少的不是小龙虾的只数,而是小龙虾的重量。
在湖泊或河流中,当蓝绿藻(亦称蓝细菌)快速繁殖时,便会发生优氧化(藻华)现象。蓝绿藻死亡和弗败时,会从他们的细胞中释放一种称为微囊藻的毒素进入水中。有时候,如果公共供水系统从已出现有害藻华的水库、湖泊或河川取水,微囊藻素便可能存在于公共供水系统。
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微囊藻毒素对胆囊的影响很大,主要是使胆囊变硬、萎缩、颜色变成暗红和深绿色。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水中微量微囊藻素与人群中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有很大相关性,慢性微囊藻素染毒引起了巢湖渔民实质性的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