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贝类毒素的产生及危害分析!
神经性贝类毒素是属于海洋天然有机化合物,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素藻类赤潮密切相关。这些藻类是贝类的食物,经过生物积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神经性贝毒是一种毒素,与壳类动物的神经中毒有关。检测该毒素可用于水产样本对贝类毒素的定性和定量检测,例如甲壳类动物的样本。对于甲类动物的需要提前制备样本。如果条件允许阳性样本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认为贝类毒素是贝类自身产生的,那就错了。制造这类 “蝳药”的是海洋中体型微小到肉眼无法辨识的、可导致赤潮暴发的微藻。在目前已知的海洋微藻中,可产生毒素的就有近百种,主要为甲藻和硅藻,尤以甲藻居多。无辜的贝类们摄食这些有毒微藻后,毒素在体内富集,终威胁到食客的安全。
神经性贝类毒素主要由短裸甲藻产生,多富集于帘蛤和巨蛎体内。和其它别的几种贝类毒素相比,该类贝类毒素中毒事件较为罕见,其毒性小,虽然会使人产生气喘、咳嗽等以神经麻痹为主的症状,但未见有致死的报道。
关于本类毒素大多数的研究报告是来自鱼类、禽类和哺动物研究。豚鼠回肠的体外实验证实,短裸甲澡毒素的致痉挛作用是增加神经后胆碱能神经纤维膜钠道的通透性,使膜静息电位发生去极化所致。进一步神经药理研究显示。
神经性贝类毒素是一种相对无严重毒害的贝毒,目前还没有特异性的有效抗药物。对NSP中毒的治疗多采用对症疗法,采取洗胃、人工呼吸可能起到缓解作用,应监测病,人的脱水状态,特别是当病人伴随有严重的呕吐、腹泻症状时更应密切关注、必要时可住院观察、-般情况下, 该疾病可自行康复。在伴随辅助治疗后,中毒症状可在24h内消除。